博亿国际

西藏新能源建设脚步不停加快

2011-08-021372作者:博亿国际

旧西藏能源严重匮乏 ,只有一座125千瓦、仅供少数上层贵族享用、断断续续发电的小电站。和平解放60年来 ,西藏电力生长迅速 ,以水电为主 ,地热、风能、太阳能等多种能源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全面建成。

西藏电力工业是在和平解放以后逐步生长起来的。从中央援建的第一座纳金水电站开始 ,西藏电力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特别是革新开放和第二次西藏事情座谈会以来 ,国家加大了支持力度 ,西藏电力得到了较快生长。目前 ,西藏以水电为主的综合能源体系正在加快建立 ,狮泉河、直孔、巴河雪卡等电站竣工投产 ,藏木、果多等电站建设顺利。2010年 ,全区电力装机总容量到达97.4万千瓦 ,全区用电人口近238万人 ,占总人口的82%。“十一五”期间 ,西藏新增74万农牧民用上了电 ,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 ,广播电视人口综合笼罩率到达90.3%;“十一五”期间 ,为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 ,解决农牧区生活用能不足问题 ,国家累计投入5亿多元 ,在西藏53个县实施了农村沼气建设项目 ,使12.2万户、61万人用上了清洁能源;“十一五”期间 ,西藏鼎力实施了“金太阳科技工程”。目前 ,全区累计推广太阳灶39.5万台 ,年均增幅凌驾10% ,太阳能集中供暖面积达1万平方米 ,共有20万左右农牧民家庭依靠光伏发电圆了电灯梦 ,近70万农牧民因使用种种太阳能产物而受益。

2010年7月29日 ,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施工难度最大 ,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电力天路”的大型输变电工程青海-西藏750千伏/±400千伏交直流联网工程在格尔木和拉萨同时开工。工程平均海拔在4650米左右 ,线路全长1774公里。作为连接青海、西藏的一条能源大动脉 ,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首次实现西北(青海)电网和西藏电网的互联 ,将结束西藏电力孤网运行的历史。该工程不仅将彻底解决西藏冬季枯水期严重缺电问题 ,为西藏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生长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又可在夏季将西藏中部的富余水电输送至青海电网 ,使西藏地域的水电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

2010年9月16日凌晨 ,西藏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旁多水利枢纽工程重要节点之一的导流洞全线贯通。这个总投资45.69亿元的水利工程将建造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人造水库 ,建成后将灌溉农田65万亩 ,年增产粮食25.5万吨 ,年发电量5.99亿度 ,可实现调峰发电 ,同时将拉萨市防洪尺度提高到百年一遇。

西藏能源基础建设能取得今天的结果 ,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眷注和重视。60年来 ,中央财政不仅没有从西藏拿走一分钱 ,反而对西藏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不停加大 ,中央直接投资凌驾1600多亿元 ,1952年至2010年 ,中央对西藏的财力补助达3000亿元 ,年均增长22.4%。

网站地图